鑄銅孔子廠家-孔子和老子關(guān)于“仁義”的討論
孔子有一次拜訪老子討論仁義,要知道“仁義”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,在儒家經(jīng)典《論語》中,孔子就有很多關(guān)于“仁義”的論述,比如孔子說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。”;比如孔子說“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;仁在其中矣。”;比如孔子說“仁者愛人“等等這些都是孔子對于“仁義”的一些論述??傮w來說,孔子所提倡的“仁義”是一種有修養(yǎng),有德行的行為規(guī)范,那么道家的孔子和老子是怎么批判仁義的呢?中正鑄銅孔子廠家來講解一下。
老子說,飛揚起來的糟糠要掉進人的眼睛,我們就東南西北四方都分不清了;蚊蟲叮咬了皮膚,我們就通宵都難以入眠了。老子說,仁義就像糟糠和蚊蟲有一樣擾亂我們,沒有比這東西更能擾亂人心的了。他告訴孔子,如果您要是能夠使天下人不失去樸質(zhì)的本性,那么你自己也順著習俗去行動,把握天賦來為人處世,又何必急急忙忙地四處奔走鼓吹仁義,就像敲著大鼓去追那些逃走的人呢?
老子說,天鵝不用每天洗澡也是白的,烏鴉也不用每天涂染也是黑的。黑白是天生的,不足以辨別美丑;名聲是表面的,不值得推廣。河水干涸了,魚兒困在陸地上,通過相互吐氣來濕潤對方,相互吐唾沫來潤澤對方,這實在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記對方。
在孔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中,道是順其自然,道家強調(diào)的是“自然之道”,強調(diào)天道無為,而儒家更強調(diào)的“君子之道”,強調(diào)社會倫理,這兩者的區(qū)別正是“有為”和“無為”的區(qū)別。所以,在老子和孔子看來,所有的禮儀規(guī)范都是違背自然本性的,是對人的本性的一種約束和限制,是一種人為和有為,而所有的人為,在道家思想看來都是違背天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