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雕像定做的寓意
在中國無數(shù)的文化名人中,我們聽過最多的就是孔子了。孔子不僅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,他流傳下來的關于政治的思想也影響了很多人,孔子雕像定做就是為了紀念孔子。
為實現(xiàn)自己的政治理想,孔子畢生奔波,周游列國。由于身處春秋亂世,他所推行的“大道”卻不為人們所理解。多次碰壁后,孔子心理已經意識到“大道不行,禮樂難興”的現(xiàn)實了,但是他仍然沒有停止奔走的腳步,而是“知其不可為而為之”,雖“累累如喪家之犬”而不改初衷。
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可以完成的,或者是有望獲得成功的,他堅持做下去,最后取得成功,那么,我們說是一個值得敬佩的成功者。如果一個人明知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沒有取得成功的希望,但他仍然不是一絲不茍地堅持做下去,這就非常難得了。我們對這樣的人肅然起敬,因為他們堅守理想,為自己的信念獻身,精神不朽。
所謂“不可為”,不是不能去做的意思,而是說在一般情況下,沒有實現(xiàn)的可能性。即便去做也是“費力不討好”,要么見不到成效,要么收效甚微。但是,有一些事情,它符合道義,事關國家民族的興衰,關乎國民的總體利益。如果沒人去做,對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巨大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