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銅雕鑄造的思想
我國歷經上下五千年的時間,無數個朝代更迭和替換,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里,在無數著名文化人物中,孔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,民間有無數以孔子為原型的孔子銅雕鑄造。
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,雖說他“述而不作”,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“天縱之圣”“天之木鐸”“千古圣人”,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。后世并尊稱他為“至圣”(圣人之中的圣人)、“萬世師表”,認為他曾修《詩》、《書》,《禮》 、《樂》,《四書》,序《周易》(稱《易經》十翼,或稱易傳),著《春秋》。
《論語》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《春秋》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。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,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、倫理思想、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。
《論語》與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并稱“四書”。通行本《論語》共二十篇。《論語》的語言簡潔精煉,含義深刻,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。而且古代,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。